4月12日,春日的武汉各大自考考点外,一群特殊的身影引人注目。他们手提资料袋,眼中透着坚定——有人风尘仆仆跨省赴考,有人两鬓微霜仍在执笔,有人从容翻看复习笔记。科创学院教师团队在不同考点现场采访了三位考生,聆听了他们用行动书写的答案。
千里奔赴:工作与学业的双重答卷
"这趟高铁坐过好几次了。"一位从安徽赶来的考生对着采访老师说道。作为在职社会考生,他因工作需要而报名自考本科,得益于湖北省优越的助学自考政策,他选择参加湖北自考。每到4月或10月,他便跨省从安徽来到武汉参加考试。
跨省求学的初心:从职场回归考场,您选择自考的原因是什么?
——我也是成为职场人之后才发现,学历对于职业发展的影响是持续和深远的,我需要本科学历来满足工作晋升的需求。现在以社会考生身份参加自考,既是对专业能力的完善,也是为职业发展积蓄能量。
双线作战的修行:您在自考过程中是否会遇到一些挑战?
——我认为最大的挑战不是知识难度,而是如何在工作压力与学习强度间保持平衡。这需要建立精确到小时的时间管理体系,更需要将学习转化为本能的自律精神。
从量变进化为质变:您坚持走到现在的秘诀是什么?
——自考的本质是场孤独的长跑,它不考验智商,却格外磨砺心志。每当疲惫时,我就提醒自己,保持积极的心态:今天付出的每一分钟,都在重塑未来的人生轨迹。
薪火相传的寄语:请留下一句给自考学弟学妹们的美好寄语。
——我想对还在读书的学弟学妹们说,学历不该是人生天花板,而应成为自我突破的阶梯。即使我们现在是大专学历,但为了更好的未来,我们可以把握在校"学历提升黄金期",将自考纳入学业规划。对于想要提升学历的职场人来说,报考自学本科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。
二十年工龄背后的学历困境
考场角落,一位头发花白的考生引起了老师们的注意:他站在考场外,摩挲着满是茧子的手掌,捧着笔记本正在聚精会神地复习。
职业跃迁的钥匙:您为何在工作多年后重启求学之路?
——评高级工程师的硬性门槛让我不得不直面学历短板。我选择通过自考获得本科学历。从专科到本科的学历跨越,是我成为高级工程师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。
时间管理的艺术:您如何在工作缝隙中创造学习空间?
——我所在企业的开放型学习文化给予了我很大的支持,允许我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碎片时间。工作之余,我也会利用周末、下班后的时间来学习自考课程。
重返考场的洗礼:自考带给您哪些特别体验?
——当密封试卷袋拆封的瞬间,那种久违的紧张感令人恍如重回少年时代。我之前已经很久没有经历过闭卷考试了,对于离开校园多年的职场人而言,我会感到有些紧张。
学历规划蓝图:接下来,您会如何规划自考征程?
——助学班考生一年可以报考12门科目,4月份和10月份都可以报6门,机会还是很多的。4月报考的首批科目是试金石,未通过的科目我计划在10月窗口期重点突破。
屡败屡战:职场人的自律修行
11点,上午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,考生们纷纷走出考场。"这是第三次坐在这里考英语了。"一位背着电脑包的考生整理好文具袋,准备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奋斗。
终点线前的回望:即将完成所有考试科目,此刻,您有何感触?
——现在的心情就像接近终点的长跑者,既沉稳又充满期待。虽然还剩最后两门科目,但我早已把通勤的碎片时间和周末的整块时光都规划成复习日程。每次查分时跳动的数字,总能让我回想起这些年一步步走来的坚持。
职场中的逆行者:备考路上可曾萌生退意?支撑您前行的力量是什么?
——英语曾让我两次跌倒,书页上的笔记至今还留着当时反复修改的痕迹。但每当想放弃时,我就问自己:如果现在停下,之前的努力算什么?支撑我的不是什么宏大理想,而是最简单的信念——既然开始,就要给自己一个交代。
职场跃升的阶梯:自考如何影响您的职业发展?
——这张本科证书是职场晋升的钥匙。当竞聘公告上的学历要求从“专科”变成“本科”时,我庆幸自己提前踏上了自考这条路。它不仅可以填补我的学历缺口,更让我在专业上多了一份底气。
最珍贵的礼赠:自考历程给你带来的最大收获是什么?
——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把零碎时间变成黄金。午休时刷题、通勤路上听课程,这些习惯让我发现:自律不是苦行,而是把学习融入生活的智慧。特别感谢老师们的支持,那些深夜回复的答疑消息和精心整理的考点文档,都是这场旅程中温暖的片段。
自考启示录:作为先行者,你对未来的自考新生有什么建议?
——自考最难的不是考题,而是日复一日的坚持。记住,你拿到的不仅是文凭,更是一种“随时学习”的能力。最后,我想送给学弟学妹们一句话: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。
学历提升不是年轻人的专利,而是终身成长的注脚。正如那位工程师考生所说:考场没有倒计时,人生处处是起点。
编辑 郑晏鑫
图片 新媒体